跳到主要內容區

「產業報導-從劇場導演的角度觀看演員的職場生活」

產業報導-從劇場導演的角度觀看演員的職場生活

        日前,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舉辦了「聊聊」的活動,邀請到了樊光耀和李邵婕來做分享,在這次的座談中,劇場導演楊士平老師透過對話的方式與他們談論有關演員大小事。

◎演員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

        在劇場中,最後舞台劇的呈現是由演員來完成,所以對於楊士平老師來說,演員就如同一個藝術品的存在。當一個演員認知到自己在表演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時,他就必須得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和照顧好自己,因為他需要隨時處在良好的狀態當中,不管從生理方面或是精神方面都是,因此「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擁有健全的身心以及在演出過程中保持最佳狀態,這兩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另外,楊士平老師提到,他覺得導演和演員並非上下屬的關係,而是合作夥伴。雖然在台灣的劇場圈裡,主流還是以導演為主,但在發展一齣戲的過程中,還是有許多的空間是互相溝通討論而決定出來的,像是演員對於角色心理狀態的詮釋方式,演員對於劇本的理解有多少,通常會反映在角色遇到事情後的處理態度,演員從角色的觀點出發,選擇角色的想法和態度是演員可以去設想的,只是選擇的方向是否有別於大多數人的想法,繼而脫穎而出。


        一個聰明的演員會想出一個絕大多數人想不到的方式且符合劇本邏輯,提供導演新的選擇,當演員提供了一個具有創意的表演方式,儘管與導演當初設定的想法不同,但往往導演會先行採納讓演員多多嘗試,因為在同樣一個大方向上,卻有了不一樣的可能性,在可能的空間當中讓觀眾感受到新鮮感,因為這個角色的心理狀態與其他人相較之下,更顯得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性,增添了趣味性,因此導演大多會欣然接受。在楊士平老師的工作模式底下,演員不該全部服從導演的指示,而是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相互討論,達成一個好的共識,蹦出新的火花,在戲劇創作的路途上導演跟演員更像是合作上的夥伴勝於上下屬的關係。

◎從導演的角度,觀看劇場演員和影視演員

        從表演上來看,劇場演員轉換影視表演會比較容易,但是影視的演員演舞台劇的時候卻相對吃力,原因是劇場的演員已經習慣於在舞台上從頭到尾角色的連貫,所以在接觸影視表演後,劇場演員知道了鏡頭特寫的地方著重在哪個部位時,能夠作出適當的表演方式,而畫面呈現的大小,則交由導演調度,導演希望演員呈現的動作姿態放大還是縮小,這些調整對於劇場演員相對說比較容易。而影視演員演出舞台劇的時候往往壓力會很大,楊士平老師分享了一個合作經驗,曾經有位影視的演員在演出舞台劇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狀況,因為演出壓力過大而終止演出。對於影視表演者來說,常常會遇到的幾個問題:第一,從演出到結束維持在同樣的角色心理狀態;第二,音量不夠大聲,但這些都是劇場演員的基本功,所以當影視演員來演舞台劇時,就會相對吃力。


        從職場生態來看,人脈都是佔最重要的部分,懂得知道如何與人為善與保持良好關係,可以讓自己人緣變好,增加演出機會。不過,劇場圈相對來說還是簡單一些,因為有固定的工作期,一旦演出時間決定後,基本上只需依照規律的排戲時間工作,不會有太大的變動。而影視演員就比較複雜,因為有演員檔期的問題,在拍攝的過程中,通告變化性高,時間上不容易協調,常常因為時間上的問題而延期。

◎對於以後想走演員這條路的新人給予的建議

        首先,了解自己是不適合走演員這條路,因為並非每個人都合適。一來,演員需要有天分;二來,演員的生活很辛苦,需要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因為要維持自己最好的狀態。


        第二,平常要多多充實自己。充實自己的方式包括:閱讀、多看不同的作品以及體驗生活。其中體驗生活是很重要的,可以是觀察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或是旅行,拓展自己的視野,一個演員需要有內涵,這樣才能提供角色適當的養分,如果沒有足夠的見解與內涵,呈現出來的角色就會少了一些深度,因此演員要多多增加自己的內涵和見識。


        最後,讓自己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擁有好的人緣,與人為善,可以增加多一點機會,讓別人人看見你。

 

 

【KTP U-News記者/中山大學 江怡萱 報導】

訪談照片(攝/朱子甫)
訪談照片(攝/朱子甫)
楊士平老師(攝/朱子甫)
楊士平老師(攝/朱子甫)
訪談後大合影(攝/朱子甫)
訪談後大合影(攝/朱子甫)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