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學姊-勇往直前的人生觀 黃詠恩英文家教走天下」
學長學姊-勇往直前的人生觀 黃詠恩英文家教走天下
畢業於中山大學外文系的黃詠恩,一直以來對英文都有著極高的興趣。大學時期的她,不斷問自己到底有什麼專長,最後發現自己唯一熱愛的,還是英文。於是,她踏上英文家教這一條路,從時薪兩百開始做起,透過不懈的努力,讓自己時薪翻倍,甚至以不到三十歲的年紀,遊歷了十幾個國家。
◎英文不只是專長,更是興趣
黃詠恩從小就對英文特別有感覺,無論是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甚至是厚重的英文小說,對她而言就像是別人喜歡的畫畫、彈琴、游泳一樣,是讓她放鬆的天地,只要一接觸英文就會完全沉浸其中。當問到黃詠恩一天花多長時間讀英文時,她說她不知道,因為英文已經融入於她的生活,所有的娛樂與學習,都離不開英文。
從國中開始,黃詠恩的英文成績就名列前茅,熱心的她,也常常教導同學們不會英文題目,猶如一位小老師。黃詠恩笑著說:「我喜歡教人、幫助人的感覺!」這些經歷,也在她的心中埋下「老師」這一個職涯選項。
上大學後,黃詠恩正式開始了家教生涯,她的第一份家教工作,不僅時薪只有兩百元,還需同時教兩位學生。然而,低廉的工資並沒有讓黃詠恩卻步,她說到:「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重點不是錢多寡,而讓自己知道是否可以勝任一位老師。」對黃詠恩來說,每一位學生的到來都是禮物。
提及家教的來源,黃詠恩表示,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方式,「大一是透過高雄在地的家教中介,大二開始使用家教網,慢慢積累出口碑後,則主要是藉由口耳相傳介紹。」而在累積經驗的過程中,她的時薪也從兩百開始翻倍。
◎老師就是家長與孩子的橋樑
「當老師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傾聽。」黃詠恩說。身為佛系教師的黃詠恩認為,不應該逼迫學生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因此當學生作業沒有完成,或缺乏上課意願的時候,她建議以鼓勵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並試著聆聽學生怎麼說,以了解學生為什麼沒有動機。
黃詠恩分享,她曾經遇過一位學生,總選擇以消極、逃避的態度面對家教課程,但是黃詠恩沒有因此放棄他,而是認真地與他分享英文如何應用在生活,以及自己為什麼會沉浸在英文之中,進一步給予這位學生畫面感,讓他知道「英文」未來會在他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另外一位特別的學生,他的家長把成績奉為圭臬,並以軍事化的方式管教孩子,學校及家庭的雙重壓力,常常把他壓得無法喘息。身為家教的黃詠恩,在得知這些事情後,便努力地替孩子跟父母溝通,希望家長能夠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可以更自由地成長。在她的努力下,原本軍事化的父母,也願意退一步,多去關心自己的孩子,而這於黃詠恩而言,更是身為老師責無旁貸的事情。
◎出走是為了確定方向
畢業後的黃詠恩,面臨了一次兩難的決定,「那時在想要念研究好,還是去泰國當志工」,取得了泰北志工資格的她,同時也申請了數間研究所,甚至已經推甄上了交大的英文教學所,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個相當好的機會。但對於黃詠恩來說,出國拓展視野更是她想要做的事情,於是她毅然決然的放棄唸名校的機會,跑去泰北展開了兩年的志工生涯。
在泰北當志工的黃詠恩,被分配到高中班導一職,秉持著跟學生當朋友的觀念,班上每一位學生都被她「約談」過,她認為,藉由詳細地瞭解每一位學生,可以更貼近地關心他們。黃詠恩舉例,某天一位女學生,哭著跑來找她,與她哭訴自己在感情上的困境,作為導師的黃詠恩,從頭到尾都沒有批判這位同學,反而是認真地傾聽並給予安慰,就這樣陪伴了這位同學半年之久,帶著她一步一步的平衡自己的生活。
黃詠恩直言:「在泰北當志工的兩年,讓我確認自己想當一位老師。」沒有走經歷這趟旅程,她也許會繼續念研究所,或者嘗試其他工作,但是在體驗了兩年的教師生涯後,她雖然深刻體會到當一位老師是如此的不容易,但是對黃詠恩來說,她卻甘之如飴。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黃詠恩表示:「跨出舒適圈的勇氣很重要!」為此,黃詠恩以自助旅行,強迫自己挑戰不同的文化衝擊,同時也可以在旅程中,跟自己有更深層的對話。「應該有十幾個國家吧!」不到三十歲的她算了算自己去了幾個國家。
黃詠恩也鼓勵學弟妹,一定要把握每一個機會讓自己「出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這些自助旅行的經驗在大部分人眼中是玩樂,實際上,是培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也舉例自己曾經被火車丟包、被海關勒索等,一次又一次帶給他不同的生命體驗。
◎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道路
談到薪資,黃詠恩也大方地分享,家教的月收入其實跟高中新進老師差不多,許多人誤以為家教是「不務正業」的觀念真的是錯了。黃詠恩也直言家教的缺點:「時間是有限的,而學生的量是固定的,一旦學生請假,薪資也就會產生波動。」所以要踏上家教的老師們,要先做好薪資會起伏的心理建設。黃詠恩鼓勵學弟妹,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興趣,一定要多方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好好的去做,並且走得遠、走得久!
【KTP U-News記者/中山大學 廖樂家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