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長學姊 -選擇的岔路,跨界的真實性」

Holland Code : AE

 

 

學長學姊 -選擇的岔路,跨界的真實性

        林亮宇,現為一位音樂自由工作者。他表示,作為音樂自由工作者的日常,他表示平時除了接編曲和配樂的案子,也接大型的演唱會製作。林亮宇組成自己的跨界樂團和室內樂團,一個星期通常有2到3場的爵士、跨國樂或現代Life Band等各種不同風格的演出;再加上教學工作、擔任串流音樂平台音樂顧問,大概就是他的日常工作的內容。


        林亮宇回憶,大學時期學到的東西非常多元。除了鑽研古典鋼琴之外,大學四年還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如彈即興、接觸爵士,彈合唱團伴奏(雖然當時大家都不想接),擔任大英劇的音樂總監等。除此之外,他也修了資訊工程的相關課程,這些在畢業後都成為了他的養分,大大的影響了現在他投身的事情和工作。

◎選擇的岔路 該如何選擇?

        「在大學時我就一直想做其他事情,因為我總覺得音樂系畢業以後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我知道不想做我的老師在做的事情,我想要做是所謂的『跨領域』。」林亮宇說,大學時期的他就已經嘗試著畫出自己未來的藍圖。從中山大學畢業後,林亮宇同時考取了交通大學聲音與音樂創意科技所(以下簡稱交大)及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鋼琴組(以下簡稱北藝大)。而當時的他,選擇了到北藝大繼續鑽研鋼琴。


        「沒想到去了以後非常痛苦,課程對我來說實在太無聊。北藝的教學方式跟中山非常不一樣,目標就是培養大家把自己的樂器練得很好,一天練八小時琴,就這樣子而已,不會培養你做其他任何事情。那時候我甚至會覺得自己只會彈鋼琴很沒用。」林亮宇憶起當年,苦笑著說,自己一直到那時才意識到做出這樣的選擇全是「虛榮心作祟」;明明當時對於交大的音樂科技更感興趣,卻因北藝大是許多人嚮往的「音樂系第一學府」,而做出這樣的選擇。


        「以前總是想著要做一些讓別人羨慕的事情,如高中的時候一直想著要去台北唸大學,大學的時候想著要出國唸書,總是嚮往做那些別人會覺得自己很厲害的事情。但那些讓別人羨慕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自己真的熟悉、了解那條路嗎?」林亮宇激動的說,「我想重要的就是在下決定的當下,必須要先將虛榮心抽離,一定要熟悉每一條路和自己以後想要做的事情。這些才真的對你影響最大。」

◎改變心境 多方嘗試

        「後來真的不想再彈了,休學去念交大多媒體,想說可以當音樂工程師,因為覺得薪水應該會很高。」林亮宇笑說。念完北藝大的第一年,他毅然決然地休學進入交大聲音科技所;這對他而言是一種全然不同的新體驗。


        「因為進入理工科系後,你的腦袋會跟念藝術方面的科系時完全不一樣,需要試著把任何事情『具體化』。」林亮宇開始了解市場需求性、使用者經驗,思考「為什麼人要演奏」、「為什麼大家要買票聽別人的演奏」這些問題等,某方面而言,亦可以說是音樂與理性想法上的融合。


        奇妙的是,到了交大的林亮宇慢慢領悟到一件事,就是自己如何也沒辦法成為頂尖的工程師,「因為我們終究『寫』(coding)不贏那些理工專業的人啊!」林亮宇說,在交大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漸漸意識到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擅長的就是彈琴。他認為,與其說自己很喜歡鋼琴,不如說鋼琴是他最擅長的東西,「所以我又回到了北藝,繼續念碩士,也在那一年建立起很多好人脈。」


        這段過程中,林亮宇有很多心境轉折。像是再度回北藝大的心境跟當初第一年很不一樣,早已沒有當年痛苦的感受,他反而了解到練那麼多琴的好處,即是讓自己的技巧和實力大增,讓精湛的技巧成為自己的優勢。而在交大學到的知識,則成了他日後工作的重要技術。

◎跨領域?從A到B,或是AB一起?

        林亮宇認為,跨領域不應該是從A領域到B領域,而是透過自己的能力將A、B兩個領域的事情互相做結合。


        「所謂的跨領域,並不是說我把另一種領域學好,我就具有兩種能力,可以賺很多錢,領兩份薪水。應該是運用自己所擅長的那個領域,去領導另一個領域。」談及跨領域,林亮宇斬釘截鐵地說。林亮與舉自己為例,他原本就擅長的古典樂,再加入即興、爵士或科技互動等,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如此才能達到跨領域的目的。


        林亮宇也以自己跨領域寫程式的經驗說明:「就像我不是今天學了怎麼打程式,明天就可以贏過那些打程式已經打大半輩子的人,所以重要的是利用自己原本的藝術觀,去引導那些打程式更厲害的人,告訴他們他們可以做什麼;反之,打程式為主的人應該多去聆聽有想法的人,再以技術去幫他們實現理想的結果。」

◎音樂演奏家等於完美的演出?

        林亮宇表示,對於職業的表演者和演奏家而言,有很多事情是不容忽視的。例如,保持自己演奏的「強度」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把握每一個演出的機會,此外,也要確保自己「零失誤」的演出品質,因為別人會記得你一次的錯誤,而不會記得其他所有完美的部分。對此,林亮宇說:「重要的是演出時候的心態。千萬不要想著『今天要驚艷全場』,而是要想著如何讓表演『安全順利的進行』。」


        另外,林亮宇也說,「辨別自己在不同的演出案子中,是扮演著什麼角色是很重要的。只是表演中的一顆『螺絲釘』,還是『個人角色』?」他說,在演出時,表演者並不是只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除非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獨奏家,否則每場演出很難永遠單純以自己的角色去表演。因此,去理解自己在每一場演出中的角色,調整自己演出的模式,對表演者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自由工作者的困難

        談及工作上面臨的困難,林亮宇想了想說,「這其實滿有趣的,剛開始出來的確不會有太多案子,但隨著你的經營跟案子的累積,自然而然就能接到越來越多,就是累積越久越穩定的意思。」他認為,而在案子相對穩定後,真正的困難是案子接的越多,會發現你缺少的能力越多。


        林亮宇舉例:「像我以前不太會編曲,用那些編曲的程式。但突然有個案子可能就要求『你可不可以編一個Big Band?』 而我不會。這時候就要自己去學習。」他說,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案子去拓展自己、學習不同方面的能力,這種做中學的學習方式,跟在學校中單純的學習是完全不同的。

◎對於表演,始終嚮往

        「我演出的場次其實算非常多,光是今年(2019年)起碼七、八十場有了。」林亮宇認為,現在台灣的環境下若想單純靠「演奏」過生活,那的確有些辛苦。但對林亮宇而言,表演終究是最令他著迷的。他說,演出的收入雖然都是比較大的金額,但相對來說也比較不穩定。相較之下,教學的收入就穩定許多。


        林亮宇提到,在他剛開始工作時,其實也有考上迪士尼的樂手,薪資穩定也很吸引人,「但我後來想想,我還是想要演自己的東西,畢竟迪士尼樂手不是演出自己的作品。最後我想,自己五年後大概也沒辦法繼續做這件事,因為演出自己的作品終究才是我的夢想。」林亮宇毫不猶豫的說,即便到現在身兼這麼多項工作中,成就感主要還是來自演出,「因為我很喜歡站在舞台上跟觀眾溝通的感覺。」


        林亮宇說,音樂家總是能知道自己有沒有抓住觀眾,當表演者站上舞台,觀眾全神關注的欣賞表演者的演出,這對於林亮宇來說就是最珍貴的。

 

 

【KTP U-News記者/中山大學 楊婕 報導】

選擇的岔路,跨界的真實性(楊婕 攝)
選擇的岔路,跨界的真實性(楊婕 攝)
_改變心境多方嘗試 創造林亮宇的自由工作者生涯(楊婕 攝)
_改變心境多方嘗試 創造林亮宇的自由工作者生涯(楊婕 攝)
林亮宇演出現場(林亮宇 提供)
林亮宇演出現場(林亮宇 提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