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Part06:職涯決策SMART

最近參加一個學生座談會,會中有一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了畢業以後就業,我應該做哪些準備?」

我回問這個學生說:「你能不能先告訴我,你畢業後想往那個方向發展?」

學生尷尬地笑了笑,說:「我還沒有決定。」

我說:「那我恐怕就沒有辦法建議你,你應該準備些什麼。」

我不是故意要「機車」這個學生。想一想,如果你問我:「我出門該準備些什麼?」但是卻沒有告訴我一個關鍵的訊息:「你要去哪裡?你想做什麼?」那麼我既然不知道你是要去合歡山頂,還是要去墾丁海灘;我也不知道你是想要露營野炊,還是想要輕裝逍遙,我又要如何給你建議?

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自己想做什麼」,以至於「自己想過什麼生活」,其實就是職涯決策的出發點。而當我們對這些問題有了初步解答以後,我們才能從這裡出發,知道如何進行計畫與準備。

 

職涯決策三步驟

在下面,我們列出職涯決策的三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描繪生涯願景

職涯決策不只與「我要做什麼工作」有關,也與「我要過怎樣的生活」有關。所以在描繪生涯願景時,可以不只侷限於工作及職業面,而把範圍更擴大一點。

請試著描繪:

在五到十年後,我最希望的生活型態是什麼?
我希望從事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我希望從工作中得到什麼?
我希望生活在哪裡?
我希望與周遭的人們有怎樣的關係?
我希望有怎樣的私人與休閒生活?

舉例而言,一個人的生涯願景可能是:「能夠親手製作自己的作品」、「能夠看到自己的創意與思考受到肯定」、「能夠買得起好的住宅」、「能夠領導他人」、「能夠跟很多人互動」、「能夠有規律的生活」、「能夠多陪陪自己的家人」、「能夠經常出國旅遊」、「能夠在財務上相當寬裕」等等。

試著把自己生涯願景的不同面向,在紙上一句一句寫下來。描繪生涯願景的階段,其實也是與自己好好對話的時候。記得我們一再強調的:請對自己誠實一點。請靜下來好好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如果讀者已經依照之前幾篇文章中的建議,做過自我評估的話,現在不妨再拿出來,看一下:在過去的生活經驗中,有哪些能夠帶給自己真正的滿足感?自己最重視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的人格特質為何?自己最拿手跟被肯定的是什麼技能?把這些資料再看過一次,應該會對於生涯願景的描繪有相當幫助。

第二步:設定職涯與學習目標

生涯願景通常是一種比較概念式的描述,主要在於釐清我們自己重視的事物與價值觀是什麼。但是要將生涯願景化為現實,我們就要設定具體的職涯目標,同時也可以設定其他相關的—私人的、家庭的、休閒的、社群的—生活目標。

在設定職涯目標時,首先當然需要知道現實世界中有哪些選項,可以與我們描繪的生涯願景相契合。在這裡,我們在前面文章中曾經介紹過的,如何透過Holland職業代碼與O*NET,從自我評估連結到職業搜尋的方法,應該會有些幫助。

如果讀者還是對於「我希望的理想工作是什麼」還有些困惑的話,不妨試試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如果我知道一定能夠成功的話,什麼是我在五到十年後最想要做的工作?

第三步:形成長、中、短期計畫,並明列行動步驟—接下來要做的是什麼?

如果讀者以五年為期來進行規劃,可以先針對以下問題,試著寫出在這五年的長期計畫:

為了達成我五年後的職涯目標,在這五年之間我要做什麼?要達成什麼?

根據自己所列出的,五年後要完成的事項與要達成的目標,跟著可以列出在未來二至三年當中要做的事情與要達成的目標,也就是自己的中期計畫。

中期計畫目標應當與長期計畫目標有高度關連—或者是需要完成中期計畫的目標後,才好進入下一個階段;或者是可以用中期計畫的目標,來檢視自己已經完成長期目標的程度。

同樣地,根據中期計畫所要完成的事項與目標,列出自己要在一年內完成的短期計畫。最後再根據短期計畫列出的事項與目標,列出自己從現在到三個月內所要按部就班完成的事項,這也就是自己目前可以立即實踐的「行動步驟」。

設定目標的SMART原則

在設定自己的計畫目標時,可以注意以下的SMART原則。

SMART原則中的S所指的是Specific,這個意思是說,訂定目標要具體而且聚焦。舉例而言,所定的目標如果只是「要有良好的英語能力」,這就不夠具體,也缺乏焦點。如果所定的目標是「TOEIC達到700分」,這就是一個具體與聚焦的目標。

M所指的是Measurable,也就是說,所定的目標應當是「可測量的」。這有好幾個重要意涵。第一個重要意涵是,只有當目標是可測量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達成,以及達成了多少。就以剛剛所舉的「英語能力」來說,如果沒有一個「TOEIC 700分」的可測量目標,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的英語能力是不是達到了「良好」的目標?

第二個重要意涵是,「可測量的目標」才能讓我們知道自己在一段期間內有沒有進步,以及進步了多少。如此一來,我們也比較容易把短、中、長期的目標連結起來。

「目標要有可測量性」的第三個重要意涵是,如果沒有設定可測量的成果,將來在需要自我行銷的時候,我們就很難有效展現自己的能力。舉例而言,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履歷表上,光是寫說自己很有「組織及領導能力」,那就是我們姑妄言之,別人姑妄聽之。但是如果我們能提出具體的證據,說明我們曾經帶領過多少人的社團,主辦過規模多大的活動,那就能夠讓人對自己所謂的「組織及領導能力」有具體認識。

A所指的是Achievable,也就是說,設定的目標應當是「可達成的」。這裡的意思是說,不要把自己的目標設定成完全「操之於人」,而是要能基本上「操之在己」。或者說,不要讓自己的目標變成是要依賴環境、依賴他人、或等待外在變化才能實現,而是要設定自己基本上能夠自行負責與獨立完成的事項。

R所指的是Realistic,意思是說,目標要「務實」並具有可能性。當然,所謂的務實並不是指一味的「避難就易」,而是要在難易之間求取一個平衡。

舉例而言,如果一個人現在的英語程度是連通過全民英檢初級初試都有問題,而所定的目標是要在一年後拿到全民英檢中高級的證書,這當然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但是衡諸個人目前的出發點以及能夠投入的資源,自己就需要能夠客觀理性的評估:

「這樣的目標是真的能夠達成,還是只會變成擺著好看?」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所定的目標只是「學校英文科目及格」,這樣的目標固然「不難達成」,但是對於將來在職場的競爭力恐怕也不會有多少幫助。

不妨這樣想:我們所定的目標不能「難如登天」,幾乎不具可能性;但也不要「唾手可得」,一點挑戰性也沒有。比較好的設定位置是在「需要努力跳起來,而且可能需要不只跳一次才能搆得到」的地方。

最後一個字母T所指的是Timely,也就是說,所有的目標都要有「時效性」,要設定完成的時程。有人可能會覺得:要設定時程不難,但是要按時完成,總是會有點不容易克服的惰性。如果有這個問題的話,不妨可以試試多運用外在事件的約束力量,例如說參與證照考試。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