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導言
根據我的觀察,許多台灣的年輕人一直要到二十歲前後,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不少年輕人,即使已經到了升大學、填志願的關頭,如果問他們將來要做什麼,得到的大概都是當工程師、當老師、當記者、考公務員、繼續唸研究所這樣的「標準答案」;而如果我們問100個年輕人畢業後要做什麼,大概會發現他們所給的答案加起來不超過十個,其中還會有很多人回答:「我現在還不知道!」
兩組職涯規劃的大哉問
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這些年輕人兩組問題。
第一組問題是:
「你為什麼會選擇這個職業做為志向?是不是因為這個職業會讓你的哪些擅長能力得以發揮?如果是,是哪些能力?是不是因為這個職業符合你的興趣?如果是,這個職業會帶給你怎樣的滿足感?是不是因為這個職業符合你的價值觀?如果是,在你的價值觀當中,你最重視哪些價值?為什麼從事這個職業會符合這些價值?」
第二組問題則是:
「這個職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典型的一個工作天當中,你通常需要做些什麼?你要跟怎樣特質的人共事?你為什麼喜歡跟這些特質的人共事?你會在怎樣的工作環境中工作?你確定你喜歡這樣的工作環境嗎?在這個職業中,你的生活方式會是怎樣?你真的希望這樣的生活方式嗎?」
我的經驗是,一般而言,很少有校園中的年輕人能夠針對上面兩組問題,自信而詳細地說明自己的選擇理由。
職涯晚熟、職涯未熟
我自己把這種情形叫做台灣年輕人的「職涯晚熟」現象。這種晚熟現象其實相當弔詭,因為我們的制度要求一個年輕人,在18歲的時候就要選系填志願,但是年輕人一方面知道自己選填的科系志願對於自己將來的職涯發展方向可能影響甚鉅,一方面卻對於「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只有相當模糊或人云亦云的想像。也難怪到了畢業的時候,會有高達四成的學生會感嘆自己「選錯了系」。甚至有不少人可能直到大學畢業的時候,還是處於「職涯未熟」的情形,而把同樣的問題繼續帶進研究所去。
這種情形對於年輕人的將來發展可能產生很不利的影響。最明顯的不利影響是因為缺乏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學,而可能使得大學四年就此渾渾噩噩的過去。另一個不利的影響則是在畢業求職的時候,一個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工作,也說不出來自己為什麼想做某個工作的年輕人,就可能在找工作時比較辛苦。
為什麼?
首先,許多雇主非常重視年輕人的工作熱情與成就動機,而一個說不出「我為什麼想做這個工作?我為什麼能做這個工作?」的年輕人,顯然在這兩者上面都顯得薄弱。其次,因為不知道自己職涯發展的長期目標,這樣的年輕人就可能難以看到一個工作的經驗學習與自己長期發展之間的關連,從而過度重視起薪或休假福利等短期利益。這不只可能讓自己「眼高手低」,難以找到可接受的工作,也可能因而陷入「一年換12個工作」的「滾石不長苔」困境。
面對這種「職涯晚熟」的情形,對治之道當然就是盡早對自己的生涯做過一次完整規劃,而不是到了二十幾歲,還是對自己、對職場都只有模糊的概念。
不幸的是,長期以來,我們要年輕人在十八歲時就做出選科系的重大決定,但是在高中以前,年輕人卻從來沒有上過正式課程,教導他們如何有系統的進行職涯規劃。年輕人對於職涯規劃的準備如此不足,也難怪歷次調查都顯現出約有四成左右的大學畢業生會感嘆自己「選錯了系」!
職涯規劃可以有完整流程
無論如何,要進行職涯規劃,不管是年輕人自己,或者是想要協助年輕人的家長或教師,都必須要瞭解什麼是「完整的生涯規劃」。否則的話,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年輕人在學校時只做過簡單的職涯性向測驗,但是他們卻誤以為這就是職涯規劃的全部,不知兩者差距甚遠。
什麼是一次完整的職涯規劃?我們在下面將借用加拿大Waterloo大學的職涯規劃模型,為讀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加拿大Waterloo大學提供的「職涯規劃線上手冊」(Career Development eManual)相當有名。有些專家評比將這個手冊列為是線上最佳的免費職涯規劃資源之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 https://emanual.uwaterloo.ca/login_new.aspx 這個網址,觀看完整的手冊內容。
這本手冊開宗明義指出,職涯規劃所以對當今的年輕人格外重要,其原因包括:
1.我們身處於快速改變的工作世界之中。
2.雇主樂於雇用的,是能夠證明自己具備技術與能力的人。
3.你必須建立目標,以及如何達到目標的策略,才有可能讓自己的美夢成真。
4.你必須替自己的職涯負責。
5.你必須具有前瞻性。
Waterloo大學的線上手冊將職涯規劃分成六個主要步驟,分別是:
步驟一,自我評估,瞭解自我。在這個步驟當中,一個年輕人需要探索並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價值觀、興趣、與擅長技能。一個年輕人也需要能夠評估自己擁有的知識,以及對自己而言,最有效果的學習方式為何。此外,一個年輕人也需要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步驟二,研究職業,瞭解工作世界。一個年輕人不能光只是瞭解自己的特質,他還必須進一步瞭解,現實中有哪些適合自己特質發展的工作與職業。在這個步驟當中,一個年輕人應當對於目前的職業發展趨勢有所瞭解,並且能夠主動蒐集相關資訊。當一個年輕人有了基本方向以後,除了報章雜誌與網路資料之外,他還可以積極蒐集更具體的資料,包括:向那些在自己有興趣的職業中工作的人請教;進行職場參訪;或者透過打工、見習等方式,來獲取相關工作經驗。
步驟三,決策與計畫。職涯規劃不能只停留於構築夢想,而必須進一步決策與計畫,如何才能夠將夢想變成真實。在這個步驟中,一個年輕人應當能夠設定自己的職涯發展目標,並釐清這些目標與自己更寬廣的個人生活目標以及終身學習之間的關連。針對自己的長遠目標,一個年輕人必須能夠設定短期與中長期所要達成的子目標,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達成這些目標的行動計畫。
步驟四,求職與自我行銷。在這個步驟中,一個年輕人必須學會如何在現實的求職市場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機會。一個年輕人也必須能夠掌握履歷表、求職信、面談等重要求職技巧。
步驟五,進入職場與勝任工作。在這個步驟中,一個年輕人要學會如何評估就業市場中提供的工作機會。除此之外,一個年輕人也必須能夠理解,自己要具備哪些能力與條件,才能在職場中成功發展。
步驟六,評估與反思。在這個步驟中,一個年輕人要知道如何對自己職涯發展情形進行評估,並且在有必要的時候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