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狀元—擺脫社會框架的束縛,回到最純真的生活—嘉明湖管理員」
行行出狀元—擺脫社會框架的束縛,回到最純真的生活—嘉明湖管理員
大學時,選擇就讀社會系是出於興趣,張元植一直想做的都是有關登山的活動,而且一直都沒想過要走學術領域。取捨之後,張元植決定專心往登山產業發展。
◎走入山中,回歸到最單純的心境
喜歡登山契機,是張元植在國中時立志要登過台灣的百岳。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愛上登山,此後就常常參加登山的活動。在大學的時候,也曾短暫休學進行中央山脈大縱走的計畫,以及參加企業贊助的八千米巨峰攀登隊。
對於為什麼這麼喜歡登山,人緣好的張元植說,自己其實很不喜歡社交活動,對於人類社會的一些規矩禮節,常常會感到疲乏:「就像讀社會學念的高夫曼所講的,那些前台後台的展演,不能展現真正的自我,其實我真的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可是在山上就不會這樣,你回到最原始的慾望—生存。在山上,你只要注意天候、注意危險,想著要怎麼活下來就好了。」
對於人們常常討論到的山上、魔神仔,張元植說自己其實是無神論者,或是可以稱為自然神論。他認為當你進入山林時,會發現自然其實是一個崇高的存在,本來就有它的奧妙神秘崇高感。當你看過嚴重的災害,就可以發現自然的力量根本不是人類可以抗衡的。所以對自然本來就會油然升起尊敬的心意。
由於都有在接觸山林,張元植可以感覺到這幾年感覺到天氣不是典型的氣候形態,例如像今年的梅雨就是空梅,並沒有下梅雨。但他也說,其實近幾年的台灣山林保持有好轉,顯示戶外教育是有用的。
提到山林教育,張元植也分享了幾個常見謬誤。例如在山上不能丟果皮,因為高海拔的地方太冷,不能分解;不像平地,可以直接將果皮丟進土中當作推肥。生火也是一樣的道理,環境對火造成破壞的容許度不會那麼高,所以生火時要跟地面隔開,例如墊在石頭上。
但這些戶外教育比較少有開放性資源可以獲得,一般民眾有興趣,要自己去找上課的管道,或是在登山時幸運碰到好嚮導來教學指導。
◎興趣當成工作的缺口
張元植幽默的說,目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尚不能支撐整個登山「慘業」。因此,除了用品店之外,這個產業多數是接案工作者,或是校長兼撞鐘的工作室,接一些像是嚮導、挑夫、揹工的工作。在從事嘉明湖管理員之前,張元植也曾經在登山用品店擔任過門市人員,但很快地發現這份工作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張元植表示,在登山用品電工作雖然可以認識許多登山用品,但時間往往是花在報表、行政、雜物及銷售上。至於登山工作室,往往養不起正職員工,能請得起一個兩萬八薪資的正職,就是產業裡的大公司了,因此也暫不列入他就職的考慮。
目前,張元植任職於嘉明湖管理員,管理員工作內容主要是嚮導以及山屋管理。嚮導的工作就是帶領山客登山,所以要熟悉登山路徑,也要有令人愉快的本事,讓登山客有愉快的過程與回憶。在山屋管理的部分,除了一般旅館管理相同的事務之外,嘉明湖山屋的管理由於位居在高山上,所以有許多不同於平地的挑戰。
例如,如果到了時間登山客還沒回來,管理員要負責去找人,工作中需格外注重安全和管理人數,還有一些狀況排除。張元植說這份工作也需要看天吃飯,如果遇到颱風,管理員要先把山上清空,確認是不是都沒有登山客在山上後,自己再撤退回到登山口待命。有時,待命的天數很長,就會直接下山。等到危險過去,重新開放之前,管理員都必須先巡山,確認沒有危險之後再通知開放。
張元植表示,對喜歡爬山的人來說,這裡是很開心的工作。但對於如果沒有爬山的人,就會有很多的不習慣,例如沒有手機及網路訊號、電視。電力是用太陽能,所以供電少也較不穩定,煮好的熱水是拿來喝的,洗澡要回到登山口洗,所以常常十來天不能洗澡。另外也要自己煮自己的食物。其實,就是常態性的過著「登山的生活」。
◎回到平地的日常生活
張元植說,這份工作一個月要待在山上十天左右,回到平地後,張元植另外也會接些案子,像是嚮導,帶沒有爬過山的人去登山。另外,張元植也接過學術合作的案子,協助在山上置放測量的儀器及觀測。
張元植分享到,之所以能維持案量的穩定,是因為他在這個圈子裡面待久了,自然會有一些管道及朋友。所以他建議,若想要從事這些行業,其實待在圈子裡就是一個方法。前兩三年或許會比較吃力,但是人際網絡建立好了,就會輕鬆許多,甚至也會有長期配合的公司或是回頭客的來源。
例如張元植之所以會從事嘉明湖管理員的工作,也是相同的原因。嘉明湖管理員是林務局外包出來的工作,公司承接了之後,就有朋友來詢問自己是否有興趣,他也就順勢前往工作。
張元植說,從事登山工作的另一特色,就是休息時間會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多數人都是在假日時前往爬山,所以上班休假時間就和大家不一樣。別人上班他在休息,別人的假日和連假便是上工的時候。
休息的時候,張元植也會自我訓練,例如去健身房跑步,至少維持身體條件是可以爬山的狀況。平常也會注意飲食均衡,不吃消夜、炸物、甜食。雖然登山也是運動,但嚮導的產業其實可以做到老年,現在也有很多六十幾歲的老嚮導。
張元植進一步說明,現在這個產業的核心其實也多是四五十歲的這個年齡層,四十以下的就算是是新生代,平均年齡並不低。因為這個工作需要大概一兩年的時間熟悉登山地形。而且山上空氣好,所以這個職業其實是滿養生的,但也有些是從是極限運動,或是困難的攀登,比如爬很高海拔的山,或是困難的路線,那個就沒辦法做到較高的年齡層。
【KTP U-News記者/中山大學 劉貞麟 報導】